2007 年,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通化綜合試驗站正式設立于通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自2011年起,玉米所所長董本春研究員擔任站長。多年來,該試驗站在推動玉米產業發展方面成績斐然。 試驗站科研力量雄厚,擁有四名研究員、兩名副研究員和五名助理研究員。自承擔 “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通化綜合試驗站”工作以來,不僅出色完成產業技術體系相關任務,還承擔了眾多重要科研項目。在技術創新方面,試驗站創建了 “雨養區玉米秸稈全量還田技術” 和 “玉米肥料優化管理關鍵技術”,累計推廣面積達 300 余萬畝,為提高玉米產量、改善土壤質量做出重要貢獻。 董本春在業內頗具影響力,不僅是全國農業系統公益服務熱線 12316 專家,還在多個重要專家指導組任職。2017 年,他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 “吉林東南部早熟區抗逆耐密適宜機械化玉米新品種培育”。在科研成果上,董本春參與選育玉米品種 3 個,榮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 項,獲得國家專利 5 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70 余篇,公開出版專業著作 2 部。此外,他還積極投身技術服務,對科技推廣人員和糧食種植大戶進行技術培訓,開展技術服務累計百余次。 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通化綜合試驗站的植保技術工作主要由李曉光研究員及其植保團隊負責。他們承擔了體系內多項植保試驗,如 “生物化學種衣劑防治東北區玉米主要病害的試驗”“生物種衣劑替代試驗”“秸稈還田病原微生物多樣性定位試驗”“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示范——化學除草劑減量與微生態調控”“灰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監測”“玉米螟發生動態監測與防控技術”等。團隊出色完成各項植保工作任務,并通過多種形式將植保技術和經驗傳遞給農民。 作為地級科研院所的一部分,通化綜合試驗站的科研人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入農業生產一線,與基層農業技術人員、農民緊密接觸,及時、準確了解農業生產實際問題和農民技術需求。針對這些問題,開展針對性技術研發和創新,為農民和農業企業提供實用技術解決方案。同時,通過技術指導、咨詢服務等方式,幫助基層農業生產者提升生產技術水平,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 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圍繞玉米產業發展需求,開展玉米育種、栽培、病蟲草害防控等共性和關鍵技術研究,提升玉米產量、品質和抗逆性。同時,進行技術集成和示范,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推動玉米產業現代化發展。為玉米種植戶、加工企業等提供技術示范和指導,解決生產實際問題,提高玉米生產效率和效益。 編輯:遲瑞冰 初審:張立蘊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