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各部門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剪影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的政治責任。”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全省“三農”戰線引發熱烈反響。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后,釋放出重農強農強烈信號。我省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積極推進春耕準備工作,做好農資保障,深挖特色產業潛力,確保今年糧食穩產豐產開好局、起好步。
備足“糧草”助春耕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我省全力投入糧食增產工作,各地備春耕工作如火如荼,多措并舉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在保障種子質量上,省農業農村廳、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廳聯合開展種子市場專項打假行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包侵權等五項違法行為,省、市、縣三級聯動嚴懲違法行為。
各地在備春耕工作中各顯身手。舒蘭市今年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升,農資儲備充足,強化農資市場監管,發布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德惠市立足“早”字,落實種植意向、春耕物資、農技服務、農機檢修和抗旱措施“五個到位”,全方位護航春耕。產糧大縣梨樹縣,種子企業全力保障供應,探索保護性耕作技術提升黑土地肥力。農民專業合作社提早行動,眾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7家合作社統一訂購農資,邀請專家授課助力增產增收。松原市寧江區大洼鎮房身村提前檢修農機具,預計4月下旬播種。大安市聚焦鹽堿地改良,借助數字化農田管理提高施肥精準度。遼源市農機市場在補貼政策下銷售火爆,高標準農田建設如火如荼,為糧食增產筑牢根基。
產業賦能鄉村旺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對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作出部署。
近年來,我省緊抓市場機遇,推動特色產業轉型升級,以提升品質為基礎,通過精深加工讓產品以新形態進入市場,秉持樹品牌、興業態、提效益思路,朝著高質量、高科技、長鏈條、高效益方向發展,為建設農業強省注入強大動力。
靖宇縣立足當地資源,發展藍莓產業。初春,藍莓種植基地大棚內一片忙碌。“10畝藍莓預計收獲4000公斤,春節前上市,高峰時每斤七八十元,一季收入至少50萬元。”新時代家庭農場主焦明艷說。全縣94個村參與,占行政村85%,重點培育5個鄉鎮,藍莓已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吉林農業大學吳林教授在花園口鎮成立靖宇藍莓科技小院,專注藍莓技術研究,有力推動產業升級。
在蛟河市黃松甸鎮三合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生產基地里,工人們忙著制作木耳菌包。機械化生產大幅提升效率,合作社理事長曹維生說:“今年開工就接到訂單300多萬段,日生產菌包8.6萬段,用工人數達70多人。”依托長白山區自然條件,我省打造國家級吉林長白山黑木耳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多個特優區,推動食藥用菌產業園區化、集群化、規模化全產業鏈發展。2025年,黃松甸鎮計劃種植黑木耳1.26億袋、靈芝124.4萬段。
此外,我省制定印發11項措施助力食藥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黑木耳、靈芝等食藥用菌栽培規模27.9億袋。“吉林長白山黑木耳”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成為“吉字號”農產品的閃亮名片。
治理鋪就和美路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著力推進鄉村建設,著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我省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取得顯著成果。
在四平市鐵東區葉赫滿族鎮永合村,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實現村規民約全覆蓋。村干部、黨員與志愿者踴躍投身人居環境整治,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和移風易俗。通過舉辦集體婚禮、“鵲橋會”等活動,引導村民摒棄陳規陋習,村民文明素養與環保意識得到提升,鄉村治理效能顯著增強。
樺甸市樺郊鄉小稗子溝村通過每月一次的“美麗庭院、干凈人家”評選活動,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曾經垃圾亂堆、污水橫流的景象已不復存在,村民從被動接受環境整治轉變為主動參與建設,不僅鄉村環境煥然一新,村民文明素養也得以提升。
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村借助紅色資源,打造紅色小鎮,依托抗聯文化發展紅色旅游,不僅提升了鄉村知名度,還帶動村民增收,為鄉村治理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長春市雙陽區太平鎮小石村在鄉村治理中,打基礎、引項目、美環境、育產業、強治理、樹新風。如今,小石村柏油路環繞田地,民宿獨具江南風韻,實現了從貧困落后到產業興、村莊美、農民富、民風好的華麗轉身,成為功能完備的現代化村莊。
人勤春來早,沃野涌春潮。吉林大地上,正在奮力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