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協力化解好”。東豐縣小四平鎮踐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創新矛盾糾紛排查機制,著力調處化解矛盾糾紛,打通鎮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最后一米”,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下好基層治理“先手棋” 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小四平鎮把防范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納入重要工作日程,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實多種有效措施,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預防為主,調解為先。按照這一理念,鎮里層層建立綜治領導組織,配齊配強排查調解隊伍,落實“日報告、周分析、月研判”要求,逐村、逐人、逐條分析當前可能存在的矛盾隱患,圍繞主動“創穩”目標任務,立足抓早、抓小、抓苗頭,統籌推進信訪維穩、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特殊人群管理等具體任務的落實,推動主動“創穩”持續走深走實。 織密矛盾糾紛“預防網”。借鑒各地綜治經驗,建立完善預先排查工作機制。鎮政法委員經常帶領平安辦人員深入各村,開展“拉網式”矛盾糾紛排查,重點圍繞土地糾紛、鄰里矛盾、家庭糾紛等易發多發問題,進行全面摸排,及時掌控群眾反映強烈的信訪問題和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建立矛盾糾紛臺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同時,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實行分類管理,明確責任人和化解時限,做到問題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 打好調處化解“組合拳” 矛盾糾紛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社會大局穩定。因此,小四平鎮匯聚各方力量,探索實施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全力去矛盾存量、降糾紛增量、控風險變量,開創了“案結事了人和”新局面。 年初以來,鎮平安辦、司法所、派出所、民政、婦聯等部門協同配合,形成了“多方參與、多元化解”的工作格局,及時獲取苗頭性、傾向性、預警性信息線索,把矛盾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全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升為民服務水平,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建立“信訪+網格”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充分發揮村級調解組織的作用,依托村兩委干部、老黨員等力量,常態化進行走訪,及時調解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易化解糾紛。通過分類施策、“對癥下藥”等措施,實現了矛盾糾紛化解從“單兵作戰”向“協同發力”的思維轉變。截至目前,全鎮已化解矛盾糾紛12起,有效地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筑牢平安建設“防火墻” 為了確保鎮域長治久安,小四平鎮突出工作重點,嚴密工作舉措,把法治宣傳貫穿到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全過程,從根本上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 加大法治宣傳教育力度,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干部帶頭作用,利用微信公眾號、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向群眾宣講鄰里、婚姻、土地糾紛等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以案釋法”,將法條融入生動的案例,讓群眾在聆聽身邊人、身邊事的過程中,增強法治意識和依法維權能力,引導群眾樹立文明意識、理性表達訴求,依法解決糾紛的正確導向。 組織鎮村干部、民警、司法干部、網格員進單位、進村屯、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通過張貼宣傳海報、發放反詐防騙“明白紙”、懸掛打擊整治網絡謠言條幅,懸掛打擊違法犯罪條幅等方式,向群眾宣傳防搶、防盜、防范網絡電信詐騙知識。同時,設置反詐宣傳點,向群眾面對面講解電信詐騙的慣用手法、作案方式,普及法律法規、揭露詐騙手法、講解防騙知識,確保群眾不參詐、不被騙。 矛盾糾紛化解快速便捷、村民群眾安居樂業,鄰里之間友好互助…… 小四平鎮用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把平安“答卷”寫在了群眾心中,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注入了“平安動能”。 |